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612/c1053-29333097.html"
原標題:青少年健康體檢須有新模式日前,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健康與醫學專業委員會發布《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社會深度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各年齡段的兒童青少年中,女孩疑似性早熟的有2.74%~8.41%,疑似性發育延遲的有3.45%~22.08%;男孩疑似性早熟的有3.38%~11.87%,疑似性發育延遲的有5.66%~24.98%。與此相對應的是,青少年青春期體檢多在學校由校醫完成,欠缺專業性。統計顯示,每半年至一年在專業醫院做一次身心健康體檢的青少年僅為23.57%。“很多青少年健康體檢遺漏了大量需要及時干預和治療的現代病,如性早熟、性發育延遲、矮小、心理行為異常等。”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于泓告訴記者,由此,很多臨床專科醫生每天都要面對誤診誤治的青少年,不少孩子已經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或永遠失去治療機會。許多健康問題未被學校體檢發現“青少年很多健康問題的確被學校體檢忽視了。”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朱惠娟在臨床中發現,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的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常見的營養不良、感染性疾病和肥胖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發病率很高。“因肥胖而來看病的孩子中,有18.2%發生了高血壓,40%是糖量異常狀態,這些數據讓我們震驚。”朱惠娟說,這些疾病學校體檢基本無法查出,診斷、治療達標率更低。長春市兒童醫院體檢管理中心主任李明輝同樣遇到了很多不被關注,甚至以前很少聽人談及的青少年健康問題。“有一位初中老師說他們班學生唱歌比賽總是贏不了,后來我們檢查發現,這個班里的許多孩子存在舌系帶短的問題。”李明輝參與了某地區初中學生的健康檢查,發現初中生脊柱異常達到了37.9%。“我們還發現一位初二學生患有隱睪,基本上喪失了生育能力。如果是在幼兒園階段發現,通過手術還能恢復正常,但現在已經晚了。”“遺憾的是,青少年學生每年都會進行體檢,但學校體檢為什麼沒有發現這些問題?”李明輝很困惑。體檢內容須適應疾病譜的變化于泓指出,青少年的性發育、生長發育、心理行為發育交叉進行,且因人而異,每3個月一小變化,6個月一大變化,因此需要及時接受科學的體檢和醫學干預。目前,我國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健康體檢歸屬衛計委管轄的婦幼保健院完成,1歲之內每三個月體檢一次,1歲到3歲每半年體檢一次,3歲到6歲每年體檢一次。6歲到18歲由教育部門管轄的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完成,一般每年一次,18歲以上大學生則由各大院校校辦醫院完成。于泓認為,隸屬于不同部門導致青少年體檢出現斷裂現象,而且30多年來體檢內容變化不大,無法適應現在需要。根據河南某地教育部門在網絡上發布的一份中小學體檢通知顯示,其體檢項目主要有五個方面內容:眼科包括視力、色覺;內科包括血壓、心臟及血管、呼吸系統、腹部臟器等;外科包括身高、體重、四肢、關節、脊柱等;耳鼻喉科包括口腔、耳鼻咽喉等;化驗檢查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常規檢查。而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不良性行為、物質性及精神性成癮等,目前尚未進入體檢視野。“青少年疾病譜在變化,已由感染性疾病向非感染性疾病轉化,體檢內容也需要增加性發育、心理行為發育和更全面的生長發育以及一些重大疾病篩查等內容。”于泓說,他們開展的“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體檢社會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家長希望在對自己孩子的體檢中增加心理和骨齡的檢查,近半數希望增加乳房、生殖器等性發育的檢查。提高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參與力度專家們表示,青少年體檢還需要更專業——這種專業不僅體現在更加科學的體檢內容,而且還需要體檢醫護人員和體檢場所的改變。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健康與醫學專業委員調研發現,很多中小學體檢都在學校場所內進行,多由學校校醫、保健醫生等提供體檢。雖有部分醫護人員參與,但專職醫護人員非常少,甚至存在體檢醫護人員拼湊現象。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吳迪指出,現在臨床上矮小、性早熟的孩子比較多,絕大多數是家長自己發現的,而在幼兒園、中小學體檢中發現率并不高,原因就在于學校體檢人員的專業性不夠。“校醫、幼兒園保健醫生大都不是正規的臨床醫生出身,即使以前是臨床醫生,但由于長期脫離臨床導致專業能力退化。”于泓認為,健康體檢屬于醫療行為,涉及行醫執照、執業范圍、查體、采血、醫療廢物處理等法律法規,應該由專業醫生來擔任。他們的調查發現,過半受訪家長認為專業醫院是孩子健康體檢的首選場所,而且希望衛生和教育部門聯合進行健康體檢。專家們建議,應該創建以衛生為主體,教育為輔助的健康體檢新模式。青少年體檢可仍由教育部門組織,但具體實施由專業醫療機構的專業醫護人員完成。還可以探索學校向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等方式,并在醫保上給予支持。(記者陳海波)(責編:趙佳(實習生)、熊旭)
關鍵字標籤:個人健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