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 陳燚去了德國慕尼黑展會。在展會上 陳燚遇見了IPG公司創始人Valentin先生 他是激光器領域中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陳燚就光纖激光器應用于激光切割作了很詳細的交流。回國之后 陳燚腦海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將光纖激光器應用于切割 但當陳燚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 國內很多同行和專家并不看好 他表示從光纖激光器的性能來講usb flexible inspection camera 并不適合用來做激光切割 認為陳燚不會成功。盡管困難重重 內外部的壓力很大 陳燚對光纖激光器能用于切割還是有很大的信心。于是 陳燚成立了光纖激光切割機研發小組 致力于光纖激光切割應用開發。剛開始的時候非常困難 2KW的光纖激光器用于切割 就連0.5mm不銹鋼都切不了。憑著堅定的信念與強烈的使命感。 經歷約半年時間夜以繼日地研發攻關 最終陳燚成功地把大功率光纖激光切割機研制出來并推向市場。 在2010年和2011年 大族激光剛推出該產品的時候就已經是一貨難求了 客戶蜂擁而至 基本上是排隊提貨。在這種情況下 國內的很多專家和同行還是不看好 因為他認為該產品目前技術不成熟 實際應用中將會出現很多問題 認為大族激光也一定會遇到很大的問題。陳燚深知 光纖激光器技術集成度高 還不是很成熟 但它的耗能是二氧化碳激光器的三分之一 效率是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兩到三倍 用戶的投資回報率很高 能真正給客戶帶來效益 創造出二氧化碳激光切割機兩到三倍的價值handheld video borescope 陳燚深信它能被用戶所接受。2011年 大族激光在市場上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handheld video borescope 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時的不入流上升到國內第一位 但直到2012年 光纖激光切割機才真正地為廣大集成商及專家所接受。從那時候起 陳燚開始對激光切割機的各個細節進行研究 并提出了產品的四化建設: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逐步實施全員質量管理 逐步完善大族激光的產品 引領了全球大功率激光切割技術向光纖激光轉變。 開創了激光加工的新時代。 光學專家王大珩和王之江分別擔任公司科技顧問和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 2000年10月 中國光學泰斗王大珩院士蒞臨大族激光參觀指導。 受聘大族激光科技顧問。 王大珩 男 原籍江蘇吳縣(今蘇州市) 生于日本東京。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應用光學家。中國科協副主席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制造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研制我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第一臺激光器。在雷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是高科技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 被稱為中國光學之父。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960年 世界上激光技術問世 事隔一年 中國第一臺激光器誕生于王大珩領導的長春光機所 他在解決晶體與氙燈的結構設計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 為了促進激光技術的迅速發展 中國科學院決定成立上海光機所 并由他兼任第一任所長。 多年來 由他領導創建的長春光機所已成為中國應用光學研究與光學儀器研制的搖籃 先后組建、援建了西安、上海、安徽和成都等四個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在中國形成了四個光學基地的格局。通過研制大量中國發展高新技術配套的光學儀器任務 為國家培養一大批光學技術骨干 形成了一支在應用光學與光學工程的研究水平上可躋身于世界之林的隊伍 使中國應用光學、光學機械及光電技術和光學工業的發展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03年10月 中科院院士王之江正式出任大族激光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 王之江: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物理學家。江蘇常州人。專長于光學設計、成像和像質評價、光學儀器、光學信息處理、激光器和激光物理與激光應用。他在光學設計與光學儀器方面發展了像差理論和像質評價理論 發表有高水平專著 完成了一批光學系統設計 有多種屬世界先進水平。在激光科學技術方面:在激光發明一年后 中國第一臺激光器在他領導下完成 并在技術和原理上有所創新。七十年代 他領導完成的高能量高亮度釹玻璃激光系統至今仍是這類器件的最高水平 其中解決的一系列理論及工藝問題 對我國激光科學技術起到了開拓作用。八十年代又領導成功建成我國第一臺拉曼自由電子激光器 并領導國家重大項目激光同位素分離的研究任務 建成大型激光-光學鏈系統。123下一頁> |